LazyBone's blog

January 12, 2025

淺談AI與軟體開發的未來

FrontEndBackEnd1.2 min to read

軟體開發的未來真的是糟糕的嗎

由於台灣對於工程師一詞過於空泛,我更喜歡用對岸對於專注於程式相關的科技從業者定義的『程序員』描述該職業,以下文章將使用該名詞

最近時常看見有同業或前輩或多或少在討論科技業未來的情況,程序員是否會被AI取代這件事,多數人似乎是悲觀、抗拒的,似乎是當Devin、Cursor、RooCline完善之後,一般的程序員將再無用武之地

我曾聽聞過許多業內人對當前職業悲觀的舉證,例如:近兩年科技大廠裁員的各種聲音、web市場已逐漸飽和、市面上不需要這麼多的軟體產品等等

但我一直不認同此看法,世界是永遠需要進步的,而傲慢一點的說,我認為這個世代最能夠引領世界進步的就是科學家與程序員們,AI大幅降低了入門門檻,當人數越來越多,優秀的人才自然會跟著出現

是的,哪怕Web市場已逐漸飽和,各種產品已逐漸成熟,仍然存在需要進行客製化的商家,過去市場不是沒有需求,而是過去考量各種項目客製化成本太高了,所以需求被隱藏了起來、被忽視了

我曾讀過一本書,其中有一段傳遞的思想是這樣的,對我很受啟發

"忽略問題"是一種古老有效但有效的方法,只是會降低我們的敏感度,當敏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,就會無法意識到理想狀態與當前狀態的差別
出自『你的燈亮著嗎--Gerald M. Weinberg』

按我理解的意思舉個例子的話差不多是這樣的:

理想狀態當前狀態
我要住大別墅我沒錢,買個小房子就好

如果在當前狀態待得時間久了,許多人就會認命,而忘記當初的理想狀態。
但如果突然天將橫財,那些隱藏在內心的真正理想狀態仍然會讓你心思開始活絡,當人們有機會開始追求更好的服務、生活,才會重新思考這些問題,畢竟只有吃飽穿暖了,才能悠閒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

人是貪婪的,當滿足了理想狀態一段時間後,會自然地將理想狀態上調成更完美的理想狀態

而其他裁員問題,我認為是產業結構變化時適應磨合必然導致的結果,未來的產品開發在一定程度上能讓AI代替,因此企業不得不採取應對策略,但全球性的生產力增加,在一定程度上,能使知識深度深的程序員減少瑣事取得技術性突破更快、知識廣度寬的程序員更快取得跨領域知識創新

當世界進步越快速時,能夠探索的未知也就越多,試想一下,人類腦機接口醫療疾病量子電腦若取得技術型突破,將會創造更多相關技術的就業機會,又何必執著於眼下的web市場飽和呢?(更別提web3也急需相關人才投入來應對未來彼特幣面對量子電腦發生的風險)

『邏輯底層』一書中對決策是這麼描述的,做決策時,我們應該首先考量時代,隨後是戰略,最後才是其他

每個時代有不同的煙花,但我相信產業夕陽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,畢竟這裡有永遠學不完的東西,永遠有需求要改的客戶

上述僅為個人拙見,請隨意發表看法